伊斯兰的第四个基础——斋戒
属性: 现在我们来介绍伊斯兰的第四个基础——“赖买丹”月之斋戒、斋戒的益处以及世界各大宗教对斋戒概念的界定。
斋戒不独是穆斯林的功修。数个世纪以来,斋戒一直是基督教、犹太教、中国儒教、印度教等宗教履行的功修。安拉在《古兰经》中提到这一事实:
“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古兰经》2:183)
生活在美洲的一些土著人也履行斋戒,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灾难发生或表示对所犯罪恶的忏悔。出于同样的目的,北美土著人整个部落实行斋戒。墨西哥的土著人和秘鲁的印加人同样在他们的神灵面前举行悔罪的斋戒。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某些民族例如亚述人、巴比伦人也曾有类似的斋戒,其动机与美洲土著人相似。犹太人奉行斋戒也是为了忏悔罪行、洁净自身,他们还庆祝一年一度的赎罪节,在赎罪日这一天,他们不吃不饮。
为了表示忏悔和洁净自身,早期的基督教徒也履行斋戒。基督教徒在最初的两个世纪里,每当教堂举行圣餐、洗礼、牧师接受圣职等活动时,斋戒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后来基督教规定斋戒成为必修的功修。公元六世纪,基督教大斋期限延长为40天,每天只允许吃一顿饭。基督教宗教革新以后,大多数新教教徒仍保持斋戒的仪式,他们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把斋戒作为一项可选择履行的功修。只有保守的新教徒谴责各种宗教仪式,也谴责传统上一直保持的斋戒。
基督教斋戒的时间是圣灰日(星期三)和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星期五)。美国新教中的大部分圣公会教徒和路得教徒仍实行斋戒。正统而保守的犹太教徒、罗马天主教徒也有必须履行斋戒的规定。
在西方,斋戒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绝食。现代,印度独立运动之父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把斋戒作为一种政治武器加以使用,他用斋戒教育追随他的人遵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准则。
1400多年以来,伊斯兰是唯一自始至终强调斋戒的宗教。人往往会因为自私和各种欲望的诱惑而远离造物主。尤其是人内心深处存在骄傲、贪婪、嫉妒、愤怒等属性,更与伊斯兰的教诲格格不入。从人的本性上来讲,这些属性是很正常的,是难以抑制的,但是,人应该努力奋斗以改造这些不良的属性。伊斯兰要求穆斯林定期斋戒就是为了纯洁其灵魂,在其难以克制的、野性的属性上安放上一付笼头,不让其信马由缰,不受约束。人们在对待这些属性时常常走向两个极端:有的人放纵自我,就象蒙昧时代的人一样走向野蛮,或沉浸于物欲的享受中而不可自拔;有的人彻底戒除这些情感或情绪,结果又导致禁欲主义的产生。
伊斯兰的第四个基础——斋戒,在每年阴历九月举行,即伊斯兰历九月“赖买丹”月。
“赖买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古兰经》2:185)
安拉以他无限的仁慈免除了病人、旅行者以及其他无能力斋戒的人的责任。
斋戒这一功修帮助穆斯林实现自我控制、更好地理解安拉赐予我们人类的各种恩典、更加主动有效地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伊斯兰规定的斋戒就是指每天从黎明起至日落,停止吃、饮、房事,戒除妄言秽语及一切不敬安拉的言语行为。鉴于斋月的圣洁,凡是伊斯兰所禁止的各种享受或各种活动理所当然地也在这一月份中加以禁止。在这一月中,凡是顺从安拉旨意的人都应克制自己的欲望。这种责任感和忍耐精神会强化我们的信念。这样通过斋戒人们锻炼出控制自我的能力。一个以斋戒自律的人就有可能随时意识到自己的罪行,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养成说谎的习惯,面对异性的诱惑时会断然转脸。这样的人不可能传播谣言、浪费时间。经受了一天饥饿的人更容易想到那些正在遭受饥饿的人、会想到贫困中挣扎的八亿人,会想到美国十分之一的家庭正在在遭受饥饿或即将面临饥饿。毕竟只有亲身感受到饥饿的人才会关注那些遭受饥饿的人们。基于这些因素,斋月也成为施舍与慈善的月份。
日落之后,人们开了斋,他们享受着丰盛的晚餐,在阿拉伯语中称为“伊夫塔尔”(Iftaar)。不少家庭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夜间丰盛的大餐,包括享用特别的食物和只有在此月才享用的甜食。人们在夜间赶往清真寺参加礼拜,诵读斋月里特有的祷词。有些人背诵全部《古兰经》以示虔诚。在斋月的夜间人们可以听到朗诵《古兰经》的声音。家家户户在黎明之前吃罢第一餐然后至到日落才吃第二餐。斋月即将结束时,穆斯林举办庆祝《古兰经》开始降示之夜——“高贵之夜”的活动。斋月结束后的第一天,是穆斯林重大的两个节日之一——开斋节(Eid al-Fitr)。这天,全世界的穆斯林都要举行一个重要的庆祝活动——开斋节会礼,以表示对安拉的感恩,对斋月的眷恋。这天,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各种礼物。当然穆斯林在这天还有一个义务,即帮助穷人过好节日,教律规定,凡是经济状况较好的穆斯林,每个人都必须交纳“开斋捐”(Zakat-ul-fitr)——一种专归穷人的特殊施舍,因此,这天也是穷人们极度兴奋的一天。
伊斯兰的第五个基础——朝觐(罕吉)
属性: 朝觐是伊斯兰的五大基本功修之第五项功修,它由一系列的仪式组成,具有无以伦比的精神意义。
罕吉(前往麦加朝觐)是穆斯林应履行的伊斯兰五大基本功修之第五项基本功修。伊斯兰中的朝觐功课,并不是拜谒圣陵或圣地,也不是拜谒某一个被神话了的人物,更不是拜谒曾发生过奇迹的某一地方,即使人们看到有些穆斯林这样做了也罢。伊斯兰的朝觐是谒见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的那座古老的天房克尔白(中国穆斯林习惯上把克尔白称为“天房”)。克尔白是古圣易卜拉欣为崇拜安拉而修建的圣洁之所,安拉以“安拉的房屋”命名它,麦加因克尔白而尊贵,克尔白在以后(先知穆罕默德时期)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礼拜(salah)的朝向。朝觐的仪式,除沿袭了古圣易卜拉欣留下的仪式外,还加上了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圣行。
朝觐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功课。朝觐可以看是一次洗心革面的机会,正义朝觐的最终结果将是以往的罪过既往不咎,朝觐者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前往圣洁的麦加城朝觐,是每一个穆斯林梦寐以求的,每一个具备条件的穆斯林一生中应完成一次的主命。朝觐的时间始于赖买丹月结束两个月以后,即伊斯兰历的十二月(祖勒·罕吉月)的上旬,具体从该月八日开始,结束于该月十三日。麦加是全世界穆斯林一年一次聚会的中心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论种族、语言、肤色、地位和文化,齐集克尔白面前,用同一种声音赞颂安拉,用同一种仪式净化信仰,同时,人们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显示出穆斯林平等友爱、精诚团结、步调一致的精神风貌。体验到伊斯兰世界的种族和谐,这可能是马尔科姆十世在他的历史性朝觐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机场里成千上万的人,穿着同一种装束,准备离开吉达。你可能是国王或一位农民,无人知晓。有些政要只是很谨慎地向我示意。我们开始高呼“响应词”:Labbayka! (Allahumma) Labbayka!(主啊!我应召来了!我应召来了!。)这里有白色人种、黑人人种、棕色人种、黄色人种,有蓝眼睛的、黄头发的,还有像我一样的红色卷发的,此时皆为兄弟,人人都用同一种方式赞颂着安拉,安拉面前人人平等……
从那一刹那起,我开始重新认识“白人”。所谓“白人”只不过是肤色不同,他像其他人一样,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理由对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妄加刻画。而在美国,“白人”比黑人,比其他有色人种享有更特殊的地位。但在穆斯林世界,我所看到的白人显出更多更真诚的兄弟情义。从那天早晨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对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万计的朝觐者,从蓝眼睛黄头发到黑皮肤的非洲人,一律穿着白色的戒衣,履行同一种功课,更显示出全世界穆斯林精诚团结的精神和亲如兄弟的感情。而在我的记忆中,美国是不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美国人有必要了解伊斯兰,因为只有这一信仰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通过我在穆斯林世界的旅行中所见所闻,以及同一些美国穆斯林的交谈,我发现人们一致这样认为,是伊斯兰改变了他们对“白人”的看法。而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同肤色的人彼此真诚地称兄道弟,情同手足,彼此尊重。”
因此,朝觐使全世界穆斯林统一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每年有超过两百万人参加朝觐,朝觐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力量,使数百万背景不同的人履行统一的崇拜仪式。在穆斯林社会,参加过朝觐的人,被人们尊称为“哈吉”(hajji,朝觐者),这是一种文化,而非宗教习俗。总之,朝觐是信主独一、拜主独一的一种实践活动,所有朝觐者的目的只是崇拜安拉,服从安拉的命令。
通往麦加的路上,设有戒关,朝觐者经过这些戒关或经过戒关附近时,要举意受戒(ihram),正式进入朝觐状态。之后,朝觐者必须遵守一些“戒律”,尽管这些“戒律”在平素是许可的,如戴帽子、剪指甲、男子穿常服等。受戒后,男子须脱掉常服,换上专门的戒衣,戒衣是两块未经缝制的白布。每年的伊历十二月,圣城麦加迎来世界各地的虔诚的朝觐者。戒关共有五处:麦加西北沿海方向的“艾勒·朱哈凡”,是从埃及方向来的朝觐者的戒关;南部的“耶莱姆莱姆”,是从也门方向来的朝觐者的戒关;其它三个戒关分别位于北部和东部,是从麦地那、伊拉克和内志(今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地区)方向来的朝觐者的戒关。朴素的戒衣意味着,在安拉面前人人平等,无任何世间阻隔。受戒后,朝觐者进入麦加,准备履行朝觐功课。伊历12月7日,朝觐者为正朝举意受戒,朝觐仪式就此开始,从8日到12日,完成一系列朝觐功课,期间游访麦加周围的若干圣地——阿尔法、穆兹代理法、米那,随后射石、宰牲(或献牲),以纪念古圣易卜拉欣以子向安拉献身的千古绝唱。然后剃发或剪发开戒。然后再次到克尔白天房环游七圈,在赛法、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七次。朝觐功课至此全部完成。通过对朝觐仪式历史沿革及其精神意义的讨论,我们对伊斯兰的这一基本功课有了一定的了解。
朝觐除一年一度的正朝(Hajj,或大朝)外,还有一种叫“副朝”(umrah,或小朝),每年的正朝以外的任何时间都可到麦加进行。副朝只完正朝的部分仪式,正朝则要求完成教法所规定的全部仪式。正朝时,朝觐者以副朝受戒开始。朝觐者到达麦加,环游克尔白7圈,若方便可抚摩黑石,可在“易卜拉欣立足处”礼两拜,饮“渗渗泉”水,在赛法和麦尔沃两座小山之间奔走7次,剃头或剪发完成副朝。